读博是一种严肃的学术旨趣和职业方向的选择,学术训练过程中的艰辛可能远超过常人的耐受能力。
考研热后,考博热浪也正在袭来。2022年不少高校博士扩超,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,2021年我国在学博士生达50.95万人。人们不免产生疑问:就业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博士吗?这是否会掀起一场新的内卷?博士项目会否“量大质低”?
近年来,教育部开展“学位挤水”行动,不断加大博士论文抽检力度,每年对上一年度授予的博士学位论文按照10%的比例抽检。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不经过论文所在高校,直接从国家图书馆调取论文,3位专家中两位及以上评审意见为“不合格”,则被认定为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。问题论文将会对学位授权点评估产生负面影响。问题论文数量较多的学位授权点,有可能会被责令限期整改,甚至撤销学位授权。据统计,2014-2021年共撤销103个学位授权点,196个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。
提高博士论文质量,还得靠高校在论文出炉之前严格把关。教育部的这一“辣招”令各学位授权点神经紧绷,倒逼高校推出各项政策措施。不少学校推行预答辩制度,即博士论文正式答辩前需要经过预先答辩,通过后才可获得论文送外审的资格,进入正式答辩程序。
严格的全周期过程管理是提升博士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。目前,很多博士项目都实行博士资格考。博士资格考是攻读博士期间重要的中期考核机制,考试内容通常是对专业领域经典文献、主要研究方法、自选研究方向等科目的考核。博士资格考在很多国家都适行,通过考试的博士生才能正式拥有“博士候选人”的头衔。
这是让很多博士生打足精神准备的魔鬼考试,一场考试的时间可能长达七八个小时,需要长达数月的准备,通读学科领域主要文献,才有应战的底气。很多人博士毕业后走向教职,多年后还会想起并感谢这场为他们积淀学术功底的考试。
学术型博士并非越多越好,博士教育是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,主要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能力、攻坚能力,为研究性岗位输送科研人才和后备力量。这清晰锚定了学术型博士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目标。随着国家持续加强对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的管理,很多高校已经停招在职博士,严格把关博士教育质量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博士学位需求减弱。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,需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,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。2020年9月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、教育部发布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(2020-2025)》,指出博士专业学位发展滞后,类别设置单一,授权点数量过少,培养规模偏小,不能适应行业产业的需求。存在部分应进入专业型博士项目的人才因缺少选项,只能选择攻读学术型博士项目的情况。做强做精学术型博士教育,加快发展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完善我国博士学位教育体系,提升学位含金量的大方向。
与此同时,也要引导社会逐渐形成对博士学位健康的价值和职业认知。获得博士学位远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简单。读博是一种严肃的学术旨趣和职业方向的选择,学术训练过程中的艰辛可能远超过常人的耐受能力;毕业后主要聚焦学术研究的职业选择范围,也并不适合所有人。未来,随着学术型博士的培养体系建设更加完备,以及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与国家重要产业领域所需人才的咬合度更高,博士人才培养质量将会不断提升。
最新消息,国家不但要大力给学生们减负,今年9月起将实行“5+2”模式,同时大力整顿导致孩子们过度内卷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,还要着力发现各方面优秀的天赋型专业人才,做到放飞他们灵感,天赋与自我,同时做到人尽其才,各有专攻,把正确人才放到正确地方。
在这样背景下,广大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,不能再将希望寄托在校外大量的补习机构,而更应该是去发现孩子兴趣,天赋,并让他们自由主动地学习。
所以,在学校学习之外,家长们不要再相互进行攀比了,是时候发现和启蒙孩子的天赋了,是时候激发孩子的兴趣点了。
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,都别错过了!
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,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;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,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,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,玩一些数学游戏。
然而,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。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:“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,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,感到很惊讶。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?”
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。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。
刘薰宇又是谁?
刘薰宇与华罗庚、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,并不出名,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。
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,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:
第二本是《数学趣味》,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,我们讲万物皆数学,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。
第三本是《数学的园地》,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,里面讲了函数、连续、诱导函数、微分、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。虽然有点深,但讲解的方法很妙,六年级的娃,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。
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,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,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。可孩子看这本书,却觉得很有意思,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。
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!家长:实在是难得的好书!
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,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,家长表示“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,由浅入深的感觉,语言特别有说服力”
可以说,熟读这套书,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。
这套经典数学丛书,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,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,许多家长表示《数学三书》是难得的好书,不可错过!